我校三项校企合作成果入选省工信厅《湖南省校企合作“双进双转”典型案例》

来源:

湖南工信、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官方微信号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6.27


近日,根据湖南省工信厅最新印发的《校企合作“双进双转”典型案例》,我校自动化学院朱红求教授团队,粉末冶金研究院吴宏教授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小锋教授团队的校企合作成果成功入选。


 

案例一 

奥谱天成联合朱红求专家团队

攻克高性能在线光谱检测技术

奥谱天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朱红求专家团队合作,攻克了高性能在线光谱检测技术。该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金属检测方法的误差问题和检测周期长的问题,而且比昂贵的进口超高速分辨率光谱仪更具普及性。

在研发过程中,创新团队突破了“精密光路设计与高效光栅集成技术”和“高精度多光栅配准技术”。前者通过优化光栅布局和角度,实现对物质光谱的高精度解析,支持微量污染物检测和复杂成分识别,能清晰分辨头发丝千分之一的细节。后者利用高精度机械结构,快速切换光栅,如同给相机更换镜头,可瞬间识别铜、铝、锌等20种金属成分,生成“成分身份证”。同时结合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操作自动化,大幅提升便携性和现场应用能力。

奥谱天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该创新成果为基础,成功研制出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高光谱成像仪、地物光谱仪等多个新产品,制定了《便携式光谱法快速水质检测仪》《危险气体光谱视频测控预警系统技术规范》等多项国家(团体)标准。其中:手持式拉曼光谱仪ATR6500具有超轻、超薄、小尺寸等特点,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制药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微高光谱成像仪ATH5010具有快速、准确、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及通用性强等特点,可进行医学、病理学、制药以及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案例二              

   华曙高科联合吴宏专家团队

研发激光增材制造航空用高品质钛合金

“太空金属”钛合金是制造高性能飞行器的核心材料,传统的制造方法在面对轻量化、异形复杂结构(如薄壁、点阵)等需求时,往往成本高、周期长、制造难。国产航空发动机、航天飞行器性能的提升,迫切呼唤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品质钛合金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

面对这一国家重大需求,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南大学吴宏专家团队,开启一场涉及材料、工艺、设备智能化的多维攻坚战。一是“精雕细琢”控工艺,攻克冶金难关。通过精准调控激光功率、扫描速度、路径规划等参数,有效避免气孔、未熔合等冶金缺陷,成功解决大型复杂构件易开裂、翘曲变形难题。二是“鬼斧神工”塑结构,实现极致轻量。实现厚度仅1mm的钛合金薄壁部件的可靠成形,实现点阵结构与蜂窝结构的一体化打印,建立了全流程工艺追踪与智能监控系统。三是“自主脊梁”铸装备,打破尺寸限制。自主研发了国产大尺寸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设备,成形宽度超过1.5米,成为行业首创。

该创新成果已在航空航天钛合金精细化制造中应用,实现了大型结构件的批量化生产,实现产品减重60%,综合性能提升20%,加工周期降低50%,生产成本降低30%,形成航天飞行器和航空发动机高性能舵翼和涡轮冷却试验台,解决了增材设备的“卡脖子”问题。


 

案例三                 

和畅新材联合王小锋专家团队

攻克硬质合金关键技术

长期以来,进口耐磨件等复杂零部件难以实现整体成型(类似于拼积木易散架),传统焊接强度不足,硬质合金颗粒的表面改性、整体化用浆料开发和整体化制备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针对这些难点,湖南和畅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王小锋专家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极佳韧性和出色耐磨性的复合材料,实现了颗粒分布可控以及复杂形状零部件的制备,工件的耐磨性超过普通钢10倍(砂轮磨1小时相当于普通钢10分钟)。创新团队在技术上实现了三重突破。首先,采用“蜂巢浇筑术”,生产出20%孔隙率的浆料,使工件强度超过0.1MPa(承重能力相当于汽车压不垮泡沫)。其次,运用“钢水织甲术”,通过液态复合无缝隙技术(类似熔铸琉璃宝剑),使冲击韧性达到6J/cm²(堪比防弹玻璃的抗撞能力)。最后,开发出“耐磨金钟罩”,硬度高达55HRC(指甲无法划出痕迹)。

该创新成果属于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将极大提升我国关键耐磨零部件的制造水平,促进耐磨行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信息来源:湖南工信、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官方微信号